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火锅的?
现在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吃火锅就成了举国上下,不分南北东西,也不分妇孺老幼的餐饮形式。那么,我们围坐在火锅前,在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时,想过“火锅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的”这个问题没有?其实,至少在3000多
现在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吃火锅就成了举国上下,不分南北东西,也不分妇孺老幼的餐饮形式。那么,我们围坐在火锅前,在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时,想过“火锅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的”这个问题没有?
其实,至少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的先民们就开始吃火锅了。
我们知道,商周时期最流行的炊事用具就是铜鼎,那时候的铁器还很少,最早的铁器在东周春秋时期才出现,直到战国中期才普遍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活动中,但还没有全面代替铜器的使用。
铜鼎,一般的形制是双耳三足。使用时下面烧火,上面烹煮食物。但在考古中发现,也有只有一足的鼎,下面还有一个铜盘,鼎和盘是连接在一起的。考古学家推测这样的鼎,可能是为了上菜时方便,连着菜和火一次性就可以端上桌了。在古代的高级阶层分餐制用餐的情况下,这样的鼎就能派上用场了,一人吃一锅,相当于现在的“小火锅”了。
商周时期人们吃火锅的直接证据,就源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
1974-1975年,在陕西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其中一只出土于二号墓中,上面有铭文“白乍井姬鼎”。此鼎造型奇特,只有一只足,上部是立耳鼓腹圆鼎,底部中央有一圆柱鼎足,立于一个三足盘上。经分析,这不是普通做饭的鼎,而是当时的火锅,底部盘内可置炭火加热,方便将火源与菜品一起端到桌上。就是上面说的“独足鼎”。
2010年11月,在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上,清理出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期秦墓。在墓的壁龛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鼎、一件青铜钟和一件漆器残件。此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有盖,令考古人员惊讶的是,鼎内竟然还有骨头汤。骨头经鉴定,被认定是狗骨,证明这是一锅狗肉汤,被圈内趣称为“狗肉火锅”。这说明,狗肉火锅古今中国人都喜欢吃。
到了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更为普遍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锅”外,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
南京博物院在江苏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直接证明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非是一位十足的火锅“吃货”。而且,不只证明他喜欢吃火锅,还证明他吃的是“鸳鸯火锅”。分格鼎,就是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其饮食原理就是现代的鸳鸯火锅,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鼎分5格,中间圆格外面再分出4格,可以将猪肉、狗肉、羊肉、牛肉、鸡肉这类肉品,放在不同的格内,从而能吃到5种不同风味的火锅。
刘非很会吃火锅,在分格鼎旁边还出土了两套“染器”。所谓染器,就是吃火锅时放作料的盘子。从这些来年的考古发现来看,染器有的是盘状,有的则呈杯状,如果有加热装置,则称为“染炉”。从染炉的出土来分析,汉代人吃火锅与现代人的吃法稍有不同,将调料加热后,再涮蘸着吃。
2007年初在南水北调工程、湖北郧县境内上宝盖遗址上发现的一只陶质火锅,则与现代鸳鸯火锅设计完全一样。经鉴定,此火锅系西汉时期炊具,可见当时的鄂西人也吃火锅了。类似的陶质火锅,在重庆云阳2000年前的一座汉墓中也有发现。这是一件釉陶质釜灶,釜灶相当于今天的烫火锅,应该是根据墓主生前生活中的实物,原样制作出来的随葬明器。可见,以吃火锅著称的重庆人,在2000多年前就好这一口了。
火锅虽然好吃,但经常吃容易上火。所以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怕上火的人可以吃清水火锅,我们常吃的就是清水火锅。
火锅,你吃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