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缄滕,固扃鐍,何有被盗之患?
原文(选自《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藤,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译文:
原文(选自《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藤,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译文:
通常,人们为了防盗,往往采取加固箱柜、安门上锁的措施,以防备那些撬箱、开柜、探囊的小偷。然而,江洋大盗来了,却采取了背柜、抗箱、担囊的办法,把人们家里洗劫一空。原来人们唯恐缄滕不固,现在,倒是窃贼们担心箱柜不结实,在偷运的过程中散了架,妨碍他们搬运了。本来为了防备盗窃而加固的箱箱柜柜,现在不是正好为盗贼们提供了搬运的便利吗?
品评:
是啊,人们加固箱柜及其锁扣,客观上为盗贼转移赃物提供了便利。可是,也不能就此得出“为大盗积”的结论。加固箱柜,安门上锁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人们在加固、上锁之后的高枕无忧,忘乎所以!
人们往往以为,箱柜加固上锁就可以避免盗窃了。所以,就放松了警惕,放弃了必要的看管,这才是导致浩劫的根本原因。假设,家里有人,财产有人看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吗?
说到这里,我不禁联想起了现实中的一些人和事。比如:一些企事业单位挂在墙上的规章制度,看起来很完善,很规范,这样的单位方方面面应该是很不错的。可是不然,甚至相反。在标榜伟人语录,写有名人格言,定制清规戒律的地方,往往是乌烟瘴气,一团糟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呢,是那些挂在墙上的东西的缘故吗?正如财产遭浩劫不是加固上锁的缘故一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就好比是给箱柜加固上锁,给人们的行为划定了一个界限或指标,这时,事情只做好了一步,接下来就应该是抓紧落实、执行,这才是决定一个单位搞得好坏的关键所在。大量的管理工作,是良好制度贯彻落实的坚强保证,缺失了这一点,再好的制度也是空洞的教条,一文不值。加固了箱柜,就可以高枕无忧,必然在劫难逃;那些制定了规章就觉得万事大吉的头头脑脑们,真是懒惰得可以,幼稚得可笑。要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不想以身作则,甚至还觊觎公物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公司倒闭、事业败坏是迟早的事!
家庭理财、公司管理是这个道理,国家治理何尝不是这样?!最近十来年,我国各部门、各个领域纷纷立法。可是,在贯彻执行上欠账太多。甚至,在有些部门,新立的法律法规莫名奇妙地变成了某些人生财敛财的工具。人们看到,每有一种法律法规出台,很快就富了一些部门,富了一批人。应当说,立法者的初衷是好的,条文制定得也很好,可是,为什么总是被一些人钻了空子?结果是:环保年年抓,污染日日重;打假天天喊,伪劣处处生。这样一来,执法者富了,法律规范的对象也在偷笑,只是苦了被法律保护的老百姓。这就是管理和监督的缺失造成的恶果。
很显然,“摄缄滕,固扃鐍”,不是“为大盗积”。再坚固的箱柜,再好的律条,没有严密的监管,也是白搭。这么简单的事理,大智慧的亘古大道咋会不知不觉,何以得出“为大盗积”的结论?
想必,庄子在这里暗示着我们什么?怎奈我生性愚钝,不谙其中深意,可惜了老庄一片苦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