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几束心灵的康乃馨呈给母亲

撷几束心灵的康乃馨呈给母亲

玉岫散文2025-12-23 12:26:00
母亲节——这个伟大的节日到了。不知为何,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惦念、感激和敬仰愈加厚重,节日之际,我撷几束心灵的康乃馨,呈给我亲爱的母亲。嫁你,就为你而活母亲恋爱的时候,看中了我父亲的
母亲节——这个伟大的节日到了。不知为何,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惦念、感激和敬仰愈加厚重,节日之际,我撷几束心灵的康乃馨,呈给我亲爱的母亲。

嫁你,就为你而活

母亲恋爱的时候,看中了我父亲的人品,我听说。
母亲长相极为标致,像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涵养而有气质。
在姥姥过早去世的家庭中,大姨患有精神分裂症,排行老二的母亲自然是家中顶门立户的当家人。
母亲20岁那年,父亲靠一身借来的中山装,骑单车将母亲娶回了家。
那日子,和谐如流水。
父亲兄妹五个,他排行老大。那个年代,做老大的好象对小弟兄们的上学花费、修房盖屋、娶妻出资等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的父亲便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母亲20岁时,也就义不容辞地和父亲一道挑起了三个叔叔和一个姑姑“老嫂比母”的责任。
母亲从来没有怨言。
文革时,爷爷因任村干部被迫接受贫下中农改造,武斗得很厉害,一家人都跟着过着没有底气的日子,心气狭窄的爷爷不堪武斗的折磨和生活的重压力,躲到母亲娘家村外的山洞里艰难渡日,那时,包庇所谓的“坏人”是要受牵连的!可是,母亲不怕,姥爷一家也不怕。送饭、送水、送衣、送信,日复一日,年又一年,父亲的感激写在脸上时,母亲总抱以灿烂而憨厚的笑:“嫁你,就为你而活。”
母亲撑着那片淋雨的天,走过了冬,走过了夏,走出了十年浩劫的恶梦,保全了一个完整的家。
母亲传递给了全家人生活的力量!

烂梨不烂味

母亲生有我们弟妹五个,我最小。
我小时候,家里仍然很穷。这些成为亘古的记忆,永远不会抹去。
记得村外有百把亩梨园,逢到中秋节,家家便可按人口数分得八九十来只不等的梨子,母亲总是藏到我们够不着、找不到的神密地方,不懂世事的我总有满肚子委屈、一脸地抱怨:“不让吃,等着让谁吃呢?”这样的疑问冲斥着我孩提时的整个思维,对母亲的做法耿耿于怀。
现在想来,那时的母亲或许能读懂我的心思。其实对我产生诱惑的不仅仅是一只梨子,更重要的是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我的家境缺吃少穿。每当我看见同学们带个黄澄澄的大梨子上学时,除过贪婪地盯着那特有的梨香,眼睁睁地把舌头生生咽下的感觉外,没面子的要死。但母亲对我的感受置若罔闻,总是说:“活在世上,免不了礼尚往来,吃了,啥都落不下,等着有事用吧!”我不懂,仍喊屈。
中秋过后,严冬逼近,母亲藏的那八九十来只梨儿,仍在那神密的地方藏着。
一日,母亲陪我找东西,无意间翻看梨子,那八九十来只梨儿已全部腐烂,黑黑的,软软的,直扎我的眼。
眼见母亲脸上掠过一丝难过和忧伤,继而勉强笑着说:“烂梨不烂味,烂梨不烂味,真的。”那声音颤颤地,边说边双手托起腐烂的梨儿,囫囵吞下肚去……
老天长眼,上帝保佑!母亲体内的健康因子击败了腐烂的细胞,她没有因吃下腐烂的梨子而生病,她仍然健康!
现在想来,我后怕。
今天,我不认为母亲吞下烂梨是她的无知和嘴馋,我却认为那是母亲的一种情怀。
这记忆,让我二十多年后想来,仍潸然落泪。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的支撑!

无知比窟窿更可怕

因为弟兄多,父亲微薄的工资还要补贴奶奶一家。记忆中,家里总有还不完的窟窿。
除却金钱的,还有粮食的。
大哥大我十岁,过早的懂得母亲嬴弱的身体托着这个大家庭的艰辛和不易,于是自作主张,背着母亲逃学去生产队里“看秋”挣工分,母亲知道后,一脸的无情,劈头盖脸地训斥:“无知比窟窿更可怕,知道吗?你觉得我们家会永远这样下去吗,啊?”
自此,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或顶着炎炎烈日,或披星戴月,背着熟睡的父亲和我们,步行到各村小学推销自个做的笤帚,换来钱供我们上学用。
印象中,母亲的严厉和无情只是在我们不认真对待求知的时候。
1979年,传出大哥成为村里恢复高考后第一名本科大学生的消息时,村人呐喊,母亲平静;1988年,传出二哥成为村里第一名重点院校大学生的消息时,村人呐喊,母亲平静;1991年,传出做为女孩子的我也靠个人能力走出农门,被中等院校录取将成为公家人的消息时,村民呐喊,母亲平静。
母亲的激励使大哥一气攻下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现在全国最年轻的军事战略家;二哥一气攻下北京大学的硕士学位,积累了足以抵抗生活风险的较雄厚资本,长年资助不同省份的9个贫困生读书;我也进修完军械学院的本科学历,成为单位较有实力的骨干力量。母亲扬眉吐气地说:“这才是我们家的财富哩,谁能比我们更富有呢?”
母亲让我们靠知识跳出农门,到外面的世界吸吮新鲜的空气!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的态度改写了我们的命运,提升了我们生命的质量!

能为谁做啥就做啥

最小的我,现年36岁。
我们弟兄五个,都因接受了不同程度的知识滋养,生活水平都走在同龄人的前列。
我们商量,让母亲到不同的空间去自由地生活,好好享受后半生!
母亲说:“能为谁做啥就做啥,谁家需要就到谁家。”
母亲亲自带大了六个孙子、外甥,看着一帮个头一年比一年高的孙子外孙,母亲说:“要是我能再健健康康活上三十年,把你们孩子的孩子拉扯大就好了,我发愁,将来谁给孩子们做棉衣呀?”听后,众人大笑母亲杞人忧天,我却将脸转向静处,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母亲啊,我是你贴身的小棉袄,你是我永远的恩师,你教会了我无私地给予和不计条件的奉献!
深深地感激!我的母亲。

珍惜亲情,正确看待生命

二00七年九月四日,二哥意外去世,享年三十八岁。天大的意外!不只是对老年丧子的母亲,于我们,也是!
那突如其来的一刻,至今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至死也挥之不去。一边是医院太平间冰尸柜里永远离去的哥哥,一边是逼近天明不得不向母亲交待的揪心和难过。长兄说,不管乡规风俗如何,让父母少伤火是处理这次意外的原则。但,这个伤害是内伤,是致命的!谁也知道。
母亲听到噩耗,恢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