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地汇演

历史性地汇演

千日红小说2026-02-07 05:05:26
“三秀,戏就开演了,还不快点?”“菊香,等我一下,我和毛仔换件衣服就来。”“噢,看戏了,看戏了!”霎时间,井塘村沸腾了:呼朋引伴,拖儿带女,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从几里、十几里路远的村民们,如潮水似地向着
“三秀,戏就开演了,还不快点?”“菊香,等我一下,我和毛仔换件衣服就来。”“噢,看戏了,看戏了!”霎时间,井塘村沸腾了:呼朋引伴,拖儿带女,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从几里、十几里路远的村民们,如潮水似地向着灯火辉煌的戏台涌去,使1935年寒风冷雨的那个元宵之夜充满着烈焰般地火热。
戏台顺着地形就搭在井塘村的一条山沟沟里,四面是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向前倾斜着的山势正好就是天然的看台,总部办公用的两盏煤气灯明亮地高挂在搭有顶棚的临时舞台前,松明子的火光映照着村民们那黝黑地张张笑脸。后台,“战号”“红旗”“火星”三个剧团的演员们正在紧张地化装:没有胭脂用红纸泡成水,没有眉笔木炭有的是。山风和小雨吹打着他们的跳舞服,可兴奋地演员们心里却象揣着团燃烧的火。瞧,红背心、黑短裤,还有那白净净布上镶几条蓝道道地海军服,把那演员们一个个地装扮得精神抖擞、飒爽英姿。
扯开幕布一角,一个小演员欢快地跑了进去:“联星姐,联星姐,快来看啊,瞿部长他们都来看戏了!”石联星手拿“眉笔”往前一看:可不是,中央分局的领导们全来了:项英、陈毅、瞿秋白、毛泽覃、陈覃秋、何叔衡、刘伯坚、邓子恢等都饶有兴致地站立在舞台前。“哎,我说,你们都准备好了吗?”艺术局长赵品三着急地问大家。“准备好了!”“好,演出现在开始。报幕!”
简短的开场白之后,一声“哎呀嘞……”战号的山歌能手陈秀亭首先出场,这个妹子真不简单,刚来井塘村就现编词地唱开了,博得了观众一阵阵地热烈掌声。“瞧,那个红背心、黑短裤,外穿红军小制服,打着绑腿的小姑娘多神气!”三秀手一指:“听说她叫秋兰,福建人,是个孤儿,今年才11岁呢。”“哦,我晓得了,和她一起跳《游击队舞》的郭滴海比她更小,好象才9岁,听说还是我们赣南人呢。”噫,怎么观众席上有歌声?菊香回头一看,原来是14岁的钟莲娣正合着节拍跟着演员们一起唱《杀敌歌》呢,这妹子天生一副好嗓子下午在小树林里看了几遍演员们排练却居然学会了,瞧她还唱得有板有眼呢:“炮火连天响,战号频繁、决战在今朝。我们少年先锋队,英勇的武装上前线,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坚决与敌决死战。”弄得其他姐妹们都羡慕地看着她。
精彩地节目一个接着一个,热情地观众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这不,三个剧团还互相比赛呢:火星出一个话剧,红旗与战号各出一个话剧,火星来一个歌舞剧,其他剧团也一样。山歌、合唱、快板、活报剧,各种舞蹈、舞剧,一个晚上谁也不让谁,他们越演越起劲,剧不散,人不走。“下一个节目,曲艺大鼓词《王大嫂》,由石联星等演唱。”因为火星剧团的《王大嫂》是采用赣南的鼓子曲改编的,用的又是赣南调,所以老表们看得是格外的起劲。
夜色越来越深,雨也越下越大,但是看戏的领导和群众却个个兴致勃勃,舍不得离开,会演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台上台下高潮迭起。一会儿群众山歌联唱:“想念北上的红军”、“想念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想念亲人红军哥”;一会儿台上台下对唱:“保卫苏维埃”、“保卫土地革命的果实”、“支援红军”,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嘹亮、激昂、振奋人心。三个剧团在热烈的气氛中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其中有话剧《女英雄》、《我们的队伍来了》、《堡垒中的士兵》、《摸哨》、《菜刀下的营长》、《收租粮》等;有舞剧《搜山》、《突火阵》、《缴枪》、《冲锋》等;还有台湾籍同志跳的《台湾人民反抗殖民主义者》的草裙舞,战号剧团的口琴演奏家沈乙庚的口琴独奏以及小提琴独奏,而红旗剧团用砍下的树枝和布条拼就、并分内外两层的布景就更是让观众们津津乐道。演啊、演啊,直演到鸡叫了,雨停了才恋恋不舍地结束。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演出结束后还进行了评奖,结果火星剧团第一、红旗剧团第二、战号剧团第三;另外。石联星主演的《牺牲》、秋兰主演的《李保莲》和郑贻周主演的《非人生活》均获得了一致好评。关于这次井塘汇演的情景,当时的战号剧团团长赵品三1962年挥笔写下的一首抒怀七言诗就作了精彩地描述:
“十里听歌冒雨来,辉煌灯火照山台。军民同乐逢佳节,星月联华叹妙才。
东边唱罢西边和,前幕收场后幕开。披蓑张盖通宵立,三度闻鸡不肯回。
元宵结彩赣江春,壮舞高歌洗战尘。夜雨绵绵弦韵急,红灯冉冉掌声频。
蒸肠煮酒劳军旅,磨剑擦枪待敌人。三十年来谁记得,于都情景宛如新。”
其中“星月联华”指的就是火星的领队石联星和红旗的领队刘月华;而72年之后,86岁的钟莲娣竟还非常清楚地唱得出当年的歌舞活报剧《粉碎敌人的乌龟壳》:“共产党领导真正确,我们胜利有把握,向前杀敌莫停留,粉碎例如国民党的乌龟壳,我们真快乐,我们真快乐!”历史证明:这次井塘大汇演是三个剧团在中央苏区最后的绝唱。
那么在这之后,三个剧团又怎样了呢?据史料记载:汇演之后三个剧团便正式分到战斗队伍中去了,为了轻装上阵,他们的各种道具和大型乐器都不得不丢在井塘村,只把跳舞衣穿在身上。小演员也跟着战士们一道行军,一路唱歌,一路做宣传鼓动。然而就在这次井塘大汇演后不久,数倍于我的敌军大举进攻苏区,牛岭一仗,火星的领队王普青、红旗的领队施月娥、施英两姐妹都光荣地牺牲了,而战号的领队赵品三和火星的领队石联星等落入敌网,许多小演员也在部队打散后失踪了。幸运地是有病的山歌手“哎呀嘞”陈秀亭被战士们轮流背着继续行军。当然更为幸运地还是火星剧团的领队石联星,她跟着部队转战南北,于1945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事戏剧教学工作。后来由她主演的《赵一曼》在第五届国际电影比赛大会上,荣获“优秀表演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争得了荣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