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墙遐想
二〇一二年春节刚过,在一个乍暖还寒的下午,我来到了位于原德州市陵县(现为陵城区)人民公园内古唐城墙脚下,很认真的、想从一个摄影人的视觉去走进它。在儿时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唐城墙共有三段,它们残存
二〇一二年春节刚过,在一个乍暖还寒的下午,我来到了位于原德州市陵县(现为陵城区)人民公园内古唐城墙脚下,很认真的、想从一个摄影人的视觉去走进它。
在儿时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唐城墙共有三段,它们残存在陵县城区周边的西北、西南、东南三个方向,每段有一百多米的样子。远远望去,高大雄伟,在冷风中孤立于郊外。在城墙脚下的泥土中镶嵌一些细小的碎石瓦砾,而城墙上面经雨水冲刷后形成的沟缝中长满了枯草,在冬季的寒风中摇曳着。好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着古城墙那久远的年代和鲜有人们靠近的迹象。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国人们还无暇去探讨它的历史,更不曾有观光游览的理念。因此,在全民皆兵的背景下,古城墙的功能只好沦为民兵实弹训练的靶场和给死刑犯行刑的场地。后来,随着陵县城区的逐步扩大,城西北和城西南的这两段被政府保护起来,而城东南的那段,在岁月的浸淫下,早已灰飞烟灭了。记得在七十年代末,可能是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当地的城关公社组织了上百民工,在一个冬天,用冬季修河的管理模式,花了近半月的时间,以独轮车为运输工具,把矗立千年的古城墙削为平地。
站在城墙脚下,仰望着夕阳下的古城墙,耳边仿佛响起战马的嘶鸣,古代战争的场景画面在眼前时隐时现:城墙上,无数的箭只在空中相互穿梭,无数枚绊马石像流星雨一样从城墙上抛下,砸向胡人阵营。城墙外,一群群安禄山的士兵在呐喊声中,手持云梯冲向城墙,有的不能靠近就已被射杀,有的在攀登到半空后连梯带人摔于城墙脚下。绝望的惊呼、恐怖的惨叫不绝于耳……
站在城墙之上远处眺望:冬季的文博苑被芦苇、枯树包围着,幽静、安祥。后人把颜公祠堂修建于唐城墙脚下,可谓是用心良苦。
颜鲁公坐帐于楼台亭阁之中,手执经卷,运筹帷幄,笑看城外胡人的面目狰狞与狂妄。低吟着:“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面对着的是:大唐玄宗皇帝的纵情声色,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的宫庭争斗,胡人刀戈剑影过后“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的凄惨景象。
在守卫平原郡的战争中,颜公是否把诸葛前辈的空城计运用到战术里,我们今天已无从知晓。这是古人怎样的一种淡定与从容啊。也正因了这份淡定、这份从容,才有了大唐江山的延续。
由于连绵多日的阴霾天气,久违阳光味道的人们,陆续来到这城墙脚下。
情窦初开的恋人在这里享受着它的幽静,老人在这里打磨着夕阳里的快乐时光,孩子来这里填补着无知世界里的惊奇。那除此之外呢?哲学家或许从这里能寻找到经过历史见证过的真理,文学家或许从这里挖掘出那远在长安后宫的惊艳奇闻,历史学家或许从中考证出这唐城墙为何能抵御外侵的神奇功效,经济学家或许要从这里评估出这千年的古迹能为当地政府带来多少经济效能,而社会学家或许要从这里探寻大唐社会的构成发展与现代社会环境的关系。而我,又想在这里寻找到什么呢?
多日以来,时空交错,这千年的城墙冲击着我的思绪,我在这千年里穿越。思来想去,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用手中的镜头,留住这段历史,送给那些不曾到过这里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评判,共同分享,一起穿越。
风吹不散长恨,月圆不了古梦,让我们一起梦回唐朝!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三个小时,我身陷废墟
下一篇:公主彻夜未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