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天精萌发时
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娇柔多姿却手持竹竿追打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人问其故,何以不敬老若此?家有良药不吃,以致发白齿脱未老先衰,才教训于他,何言不敬老,吾已三百有余,所打者曾孙也。问其长寿秘方,无他,枸
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娇柔多姿却手持竹竿追打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人问其故,何以不敬老若此?家有良药不吃,以致发白齿脱未老先衰,才教训于他,何言不敬老,吾已三百有余,所打者曾孙也。问其长寿秘方,无他,枸杞子也。春食其叶,曰天精草;夏食其华,曰长生花;秋食其子,曰枸杞子;冬采根皮,曰地骨皮,又名仙人杖。这是枸杞子传说的核心情节,由于口传心授之故,版本不一,时间不一,或唐或宋;见者不同,或波斯商人求长生而献其帝,或大宋官员比较汴京繁华而彻悟顷刻,或体弱多病之书生,求道不得,神轻体健;地点不同,或西域漫漫黄沙,或蜀地登天之路,或终南山求道之所。虽有诸多不同,却惊人相同地传达着一个相同的信息,采天地之精华,得长生不老之身神。
上班路上,于秋叶凋零、枯草连天的特殊季节,在绵延无端的丘陵,沟沟壑壑的路旁,枯草连天之间,那曾经沉睡一个夏天的天精草,适时而萌,嫩绿的叶子竟联成了碧绿的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美妙的传说,最初从父亲那里听来,唏嘘赞叹之余,并未多想,时隔经年,蓦然一瞥,撇开人群之万千繁琐,沉浸其中,竟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美。
初读传说未及结果,有些惊恐,这样殴打老人者出现于今天毫不奇怪,却多了几分义愤和无奈;读完未及品味,意外、惊讶,世间竟有如此奇闻异事,如此长生之人,如此天精地骨之草;细细品味,其意其味其哲学人生意蕴丰厚而隽永。
三百余岁的“青春”老人,以竹竿教训曾孙,我拍手称快,玉不琢不成器,沧桑与挫折亦人之成长,健康身心之必须,白发苍苍者可打,黄口小儿怎的就不能打?敬其女祖若敬其天地,何谓人性摧残?如此这般总胜过杀母分尸或弑师!谁曾见过温室里能育树之参天?谁可列举圣人先贤、英雄豪杰,不经磨难,不经挫折,玉成以吹捧、娇惯乃至无法无天?谁敢说天地无序,人可以为所欲为,而不遭天谴?记得母亲说,你就是长到一百岁,你还是一个孩子,你不按照“路数”来照样给你耳光。这就是天地之序,人伦之常,生命之则,是人莫能越之,是社会莫能超之,违背天地人生之法则,家乱,国乱,天下乱。
长生万寿者谁能?只有天地,天地之道,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天精草春天萌其叶开其花结其果,夏避暑冬蓄锐,秋来抬头而望天时,再叶再花再果,一年两休眠,不战天而适时,何其的睿智?此等顺天之秉性岂不胜过那些掌握了一点点所谓科学不可一世者千千万万倍?也难怪所谓的“现代文明”来了,照应中国人身体几千年的中草药一个个销声匿迹,而独有天精草随遇而安、随荒而生,处处皆是!这里蕴含了什么?这就是长生,这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当此之时,你看到的岂只是一味良药?
一下课,我就匆匆地来到田间,好一个“杞园无际碧连天。”成片的天精草,嫩绿嫩绿的,一颗颗果实挂在枝头,火红火红的,“少女蒙纱田间走,满园红果挂枝头。”少女颦婷,蒙纱隐约其面,天精草碧绿如海,花开似云,果红如红豆,美妙的景致衬托秋风秋雨秋草黄,竟比春天不损色!美,美在不经意;美,美在进退有度,适应天地浩然,进亦美退亦美;美,美在天地同化,日月同心;美,无时不美,无刻不美。
采一些天精草,嫩嫩的芽尖,碧绿的汁水流淌在手心,馨香的气息徜徉在鼻息脑际,采着想着凉调之天精下面唇齿留香,看看又绿又粘的掌心想着经过洗、晾、揉、搓以盐等腌制的天赐小菜,后味微苦状似香椿的情景,一并撒入传说以作添加剂,嗯,何等的美,何等的享受?
采一些长生果,红红的亮亮的,日日咀嚼几颗,或煲汤,或泡茶,睡得安稳一些,眼睛亮一些,脑袋清醒一些,皮肤娇嫩一些,哼哈,品味着口传心授的文化,多开心小一些,多好,多美?清末民初中医学家李清云活了二百多岁,也大凡是我说的这个活法,素食、心静、杞子水,显然,让他悠哉游哉于天地间的不是所谓的科学,也不仅仅是一味良药,更是悠远神秘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中医的阴阳五行、顺应天理功不可没。而纪晓岚一夜还童妒坏了乾隆,也因了长生果所酿之酒,从此以皇家的力量广为种植,传为民间佳话。
待下学的学生涌来帮我挖地骨皮的时候,我想到了刘禹锡的一首绝句,“枝繁本是仙人杖,跟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味露,还知一勺可延龄。”一个“本”字道出了天精草之谙熟天地之道,善于适时进退的圆融、圆满;而“瑞犬”则源自道家以经年成花犬之杞子之根成仙的典故,成仙者得了便宜还卖乖,究竟还是渲染了仙人杖的神秘色彩;“甘味”者,地骨皮之甘甜之味,以泻火,以驱除寒邪;“延龄”之说,则指枸杞子全身是宝,日日食用,可延年益寿,可明目清心。以此之说与学生共品人生,亦儒亦道亦佛,其言之形象,其道之深厚,其味之悠远,品之味之思之,无有穷尽。
至于枸杞子得名之说也还有些意思,战国时秦国青年狗子娶妻杞氏,狗子从军,恰遇荒年,狗妻以今言之枸杞子之叶、花、果、根、皮侍奉狗子老母以度荒年,以“狗妻子”得名“枸杞子”。“枸杞子”乃“狗妻子”温柔贤良之彰显,而中医也从此将之入药,既得其药又得其浩然蕴含之理。
天精草之旁遍生蒲公英,俗名黄花苗,亦得天精之妙,春秋两其萌,冬夏两其眠,嫩叶老根适时而发,熬茶可清热,熬过之叶乃天下最柔嫩细香之菜蔬。黄花点亮春秋天地,种子漫天纷飞,浪漫且散播子孙于天地无形,美景、美蔬、美思,美境。
无论天精草抑或蒲公英之进退有度,暗悟天地精神,而至子孙满堂,长久生存与天地间不被自然淘汰,像极了我们的的文明,资源有限,生存艰难,而能天人合一,从而辉煌延续五千年。像极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进退出入,进也乘风破浪,无论艰难生死,大济苍生;退也修身养性,为文明保留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队伍,进也潇洒,退也潇洒。苏轼半生牢狱流放放射文明的光芒,陶渊明退居田园,给社会留下的精神沉静与升华。
谁都知道,我们是一个生存艰难的民族,野菜野草,天赐之遍野的中药,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正是天精草似的圆满与圆融,缓慢而优雅的生存节奏,才拓宽了我们生存的时空。采薇而生不食周粟的两兄弟;《诗经》中野采的形象;唐诗宋词的野菜篇章;仍未被现代人遗忘的菜根哲思等等,不一而足。如若将“现代文明”的节奏提前几千年,也许这个民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