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的处方

名医的处方

富泰小说2025-04-16 01:30:32
能在山城小县遇到一位名中医,让张宁感到病已经好了一半儿。身处异地他乡最怕的就是得病。其实咳嗽应该不算嘛大病,可连续地咳上三周,吃了半书包的中成药仍不见效,也不能不当回事儿。如果再不去看医生的话,恐怕连
能在山城小县遇到一位名中医,让张宁感到病已经好了一半儿。
身处异地他乡最怕的就是得病。其实咳嗽应该不算嘛大病,可连续地咳上三周,吃了半书包的中成药仍不见效,也不能不当回事儿。如果再不去看医生的话,恐怕连同住一室的小孙都不会答应。那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声,可不能当催眠曲听。
其实,张宁也不想拿咳嗽解闷儿,只是怕找不着好的中医大夫。张宁的父亲就是个“药罐子”,一辈子没吃过西药。那弱弱巴巴的体格,愣活到了90多岁。张宁从小时候起,只要生病父亲就让他喝中药。等张宁有了儿子,照样是有病只喝中药。
虽然出差在外,也不能坏了规矩。当张宁在县地图上找到县中医医院的时候,心里一阵狂喜。等他看到竟有名医门诊的时候,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手里拿着花两元钱挂的名医门诊号,张宁满怀期望地走近了名医的诊室。
名医的诊室并不像他居住的那个城市一样,一大群人把名医围在当中,像看逗蛐蛐似的,连喘口气都费劲。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墙上挂着的几面锦旗,就是坐在桌子后面的名医。名医的年龄可是不小,如果戴上白胡子,活脱一个太白金星。他用浓郁的乡音拖着长腔问张宁,咋的了?
听完张宁的答复,名医伸出长满长寿斑的大手,在桌上那个小枕上轻轻地敲了几下。张宁心领神会地把左手腕上的手表摘下来,又掌心朝上把手放到那小枕上。
名医的三个手指熟练地搭在了张宁脉门上。几分钟后,手指一抬,张宁马上就换上了右手。两个人的配合非常默契,诊室里静得能听见两个人的心跳。
名医在归纳了张宁的病情后,问道,喝几剂草月(药)?张宁听完名医对病情的点评心悦诚服,忙说,可以。只不过医院能代煎吗?名医点了点头,算作回答。然后拿起桌上的圆珠笔,刷刷点点开出一张药方,一边递给张宁,一边嘱咐道,这个月(药)千万不要到外面去抓,一来质量没有保障,二来不能代煎。张宁连连称谢,心想到底是名医,服务就是周到。
划价处的人也不很多,可刚把药方送进窗口,就又被捅了回来。探进半个脑袋才听明白,原来名医的处方要到刚才挂号的那个地方划价。看名医连划价都要享受特殊待遇,真是让人想不到。可真正让他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头。
名医的处方经过名医专用窗口小姐的精心计算后,提升了价值。三剂中草药的价格竟是186元!
张宁要回那张处方仔细地看了看,上面不过是瓜蒌,麻黄,石膏、甘草之类的普通草药。在他住的那个大城市里,这个药方最贵也过不去30元啊。真是莫名其妙!
张宁二次来到名医诊室,他问名医,您这地方的草药怎么这么贵啊?名医一脸无辜地说,咋贵啊?此时张宁心里已经明白了名医处方的玄机。本想一走了之,可又不想失去治疗的机会。他知道引起咳嗽的原因可分为肺热、肺寒、胃热、阴虚等等,不同的咳嗽应该辩证施治,对症下药。如果你是肺热引起的咳嗽,吃了治阴虚咳嗽的药,不但久治不愈,还可能贻误病情。自己吃了这么多药不见好转,就是没有对症的结果。不如让名医开些成药,既能治病,也不至于过分挨宰,反正中成药的价格都是国家规定的。
名医很是善解人意,接过原来的药方放到抽屉里,拿起圆珠笔开了一张新的处方。张宁连忙接过处方,心情像小学生急于知道考试成绩一样。只见处方上歪歪扭扭写着:六味地黄丸一盒。张宁顿感喉咙一阵发痒,紧接着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