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花儿

苦荞花儿

屏缩散文2025-11-21 23:28:13
苦荞花儿是荞麦开的花儿,星星点点的白,味儿淡淡的苦。在上下班的路旁,有一块草地,里面长满了葱葱的野草,还夹杂着一些野花儿,有紫色粉色的牵牛、金黄的山菊、缀满红骨朵的兰老婆,还有一些带刺的、死死缠绕在花
苦荞花儿是荞麦开的花儿,星星点点的白,味儿淡淡的苦。
在上下班的路旁,有一块草地,里面长满了葱葱的野草,还夹杂着一些野花儿,有紫色粉色的牵牛、金黄的山菊、缀满红骨朵的兰老婆,还有一些带刺的、死死缠绕在花草身上的藤蔓……每当走过这儿,我都要放慢脚步,仔细打量一番。
天凉了,风冷了,树叶落了,秋天至了。有一天,我从草地边经过,不经意间,看到草地中,开满白色的荞麦花朵,一片又一片,像湛蓝的天空下飘着的朵朵白云,又像蔚蓝的大海上腾起的阵阵细浪,那么洁白,那么素净,那么诱人。
走近细瞧,看到这片花海,是由一朵又一朵白色的苦荞花连成的;每朵苦荞花上,镶嵌着五片淡雅的花瓣、中间是金黄色的花蕊,像点点繁星,点缀着寂寥的夜空。
它的茎呈红褐色,笔直向上;茎的半腰,分蘖出许多细密的枝条;枝头上,缀满一蓬蓬白色花冠。它的叶子是绿色的,就像开春时节,柳堤上吐出的鹅黄色嫩芽,绿的养眼,绿的醉人。
“明月荞麦花似雪”、“满村荞麦正离离”——这是诗人陆游对荞麦的描写。
多少年不见,依然没有从记忆的深处抹去。
我是吃着荞麦苗、荞麦叶长大的。在童年的记忆中,荞麦叶嚼烂后发出的那股味道,实在令人难以下咽,不愿忆起。荞麦是一年生草本,生育期短,抗逆性强,极耐寒瘠,当年可多次播种多次收获。在六、七十年代生活困难的日子里,它成了人们救命的稻草!每逢春末夏初、青黄不接的时候,正是饥肠辘辘,阖家挨饿的时间。挨饿的滋味难受啊!大人勒紧了腰带,孩子嗷嗷待哺。人们就乱吃一气,啥充饥就吃啥。树叶捋光了,就扒树皮;树皮扒光了,就吃土豆秧、荞麦苗。
鲜嫩的杨叶、柳叶、槐叶还好吃;榆钱花也好吃,吃时,会嗅到一丝甜甜的、淡淡的香味;榆树皮与地瓜母子和在一起,做成面食也很好吃。最难吃的就是土豆秧和荞麦苗,有一种说不出的邪味,吃到嘴里后,会马上呕吐。尽管如此,它却帮我们度过了难关。每逢春节过后,母亲都要刨开尚未化冻的自留地,在上面撒些荞麦种子。不用浇水,不用施肥,不怕严寒干旱,这些种子自会破土而出,纤细羸弱的幼苗,顶着春寒料峭,慢慢地生长着。当家中口粮断顿的时候,母亲就从地里把这些幼苗间出,洗净后用开水烫过,做成菜团子菜饼子,给我们充饥。荞麦长大了,就捋荞麦叶吃。荞麦开花了,灌浆了,结出饱满的麦粒了,母亲就开始收割,到打谷场晒干,然后磨成面粉,做成面食。我嫌荞麦面黑,做成的面食也黑,再加上对荞麦叶味道的反胃,因此,总不喜欢吃,没少遭到母亲的数落。
现在,国家富裕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六、七十年代那些艰苦的日子,像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永远定格在记忆中,只剩下对亲人的缅怀和对往事的追忆。那些被视为充饥糊口的野菜、下里巴人的荞麦,如今身价倍增,成为阳春白雪和绿色食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餐桌上堪与海参、鲍鱼、燕窝、鱼翅相媲美的美味佳肴。荞麦的保健功能、药用价值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人们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宝贝。
荞麦,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演绎着绿色、健康和活力。
尽管如此,我还是思恋苦荞花儿,想念我故去的父母和亲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