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悠悠话故乡

爱恨悠悠话故乡

肥土散文2025-04-03 01:13:02
我爱故乡,她使我身有所安,心有所依。我熟悉她的每一个山丘、每一条溪流,甚至每一块石头……故乡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朋友,有我热爱的山山水水以及长街短巷。这一切的一切,和成功的我分享快乐,帮沮丧的我学会振作
我爱故乡,她使我身有所安,心有所依。我熟悉她的每一个山丘、每一条溪流,甚至每一块石头……
故乡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朋友,有我热爱的山山水水以及长街短巷。这一切的一切,和成功的我分享快乐,帮沮丧的我学会振作。而在我记忆的深处,刻录了关于故乡的故事太多太多……
我又恨故乡,故乡的一缕炊烟就能拴住我。故乡太穷太落后,几次,我远离故乡,到外面,到远方去寻找我的梦。走时,是雄心勃勃信心百倍,真到了在水一方,却又象一个走失的孩子——无助,孤独,思念,悲伤。此际的故乡,她丝丝入我的心灵之扣,恰似从她周身的每一个毛孔,伸出魔力的藤,绕住我,绑住我,牵扯我,让我归心似箭……
然而,故乡的局限,内心的憧憬,远方的呼唤,又无时不在鼓动我们将自己交给远方。
其实,何处黄土不埋人,何方水土不养人?困守穷土,不如远足。我们虽然不能选择生命的诞生地,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生命的活动地,事业的发展地。候鸟的南飞,角马的迁徙,为的就是觅一处草肥水美之地。而我们人类,恰恰是缺乏这样的执着与勇气!
《汉书`元帝纪》有云:“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所以能离开故乡的人,往往是非常之人。是不系小情,不拘一隅的人,是有大成就的人。毛泽东十七岁就离开了故乡,并发誓“学不成名誓不还”;邓小平从15岁离开家乡广安开始,直到1997年驾鹤西去,78年间,他的脚就再没有踏上过故土半步;季羡林更是从小就因为生计艰难而远走他乡……可以说,能走出故土的人,不仅说明他们有出众的心理承受力,更说明他们有过人的适应力与一颗横心。
天地,总是为爱他的人们打造奇峰异景,并让他们在不辞千辛万苦、爬山涉水的穷寻苦觅之后,终能够一览这些世之奇伟、瑰绝!
不要让故乡局限了我们的眼界,我们更不能身在世界而不知世界。能跳出故乡井底的,必不复是原来的青蛙。
歌德说:“是什么器皿,终究还是什么器皿。”
但我认为,人这个器皿,不是定型过火后不可再塑的作品。它是要用我们的一生来打造的世间最高贵的器皿,是得经过千百座窑炉的千百次的烧制而成,不是故乡这座窑炉单独所能完成的。
我爱故乡,但我更爱世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