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桃花几多回

要看桃花几多回

归过散文2025-04-30 21:21:51
“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读到张晓风《春之怀古》里的桃花时,也正是黄桥桃花攻城略地之机,是的,因了每年此时这里正在上演桃花传奇,泡在书卷气里的一行人,在市作协的鼓动下,冒着或交桃花运
“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读到张晓风《春之怀古》里的桃花时,也正是黄桥桃花攻城略地之机,是的,因了每年此时这里正在上演桃花传奇,泡在书卷气里的一行人,在市作协的鼓动下,冒着或交桃花运、害桃花眼、遭桃花劫,最多也就犯个桃花煞的小菜一碟,每年照旧如约前往,像我这般不入流的文字爱好者也时常混迹于此,更有不疲之势。
途中,作协的一位副主席说法很艺术:就这么一片桃花,每年都看,看了一遍又一遍,是诗人太寂寞了,还是来看桃花开出怎样的寂寞?我不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更没有艺术家的思维艺术,但每年桃花行我们簇拥着春天而来,却不见浓郁的绿色簇拥,也没有百花来对比桃花的娇艳,如此桃花自顾自的开着,的确寂寞得锥心刺骨。至于诗人是来看桃花的寂寞,还是用桃花来慰藉寂寞?我不是真正的诗人也无从体会。
桃花烟雨柳浪新,柳浪桃花烟雨寻。寻寻觅觅桃花里,里里外外桃花林。古人的这首绝句,用来描绘黄桥桃园的景致和我们的行踪,是再贴切不过了。有桃林处,总有我们的足迹;有桃花处,总有我们的身影。行走或对坐,头顶蓝天白云,脚下铺着油菜花黄,耳边风声阵阵,似天籁的私语。满眼桃花,粉白粉红,婆娑含情,大地羞涩的让人心动,强有力地吸引着我这样的“花痴”。爱花的人当然不止我一个,看看今天花下穿梭的游人便知,爱花的人多得像桃花一样,数也数不清,但能和我并列“花痴”的,我们这群里至少还有两个。
或许三个“花痴”都是陶渊明的粉丝,都是从初中课本《桃花源记》里开始向往桃花,……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想想现实的纷扰,多想跟着老陶,闯入桃花源,永远不再回来。这个小差只是开了瞬间,便让我们跟丢了作协主席率领的大部队,在一阵阵深红浅红的桃花浪海中迷失了方向,却浑然不知。花痴就是花痴,在片片嫣红中,嘴角哇哇到夸张,咋呼着依一树树桃花,旁若无人的咔嚓咔嚓个没完没了。赏花留影本是件赏心悦目的高雅事,却被三个自恋狂的贪婪演绎的极不协调。想想影视剧里碧玉闺秀们穿花拂枝、拈花一笑、望花凝眉的桃花情,岂是我们这些花痴能模仿来的。
花痴们多半好色,也在情理之中,有谁不想沾点桃花运、结个桃花缘、做些桃花梦啊。在一树桃花下,跟崔护一样邂逅一个人,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人生的艳遇往往是那么轻轻的一瞥,便有无法忘怀的美好。这或许是所有看花之人隐隐的期待和渴望,但前提是要把握好那不远不近的距离,近了,会迷失在一片艳俗中,远了,又失去了欣赏的情调,就像红颜和蓝颜,不远不近才最有韵致吧。其实不管我们要看桃花多少回,与桃花有关的情事有多雷同或有多老套,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桃花开时故人来,只要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情境自然不失为人生中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整理照片时,我又花痴了一回,出外不带相机,全是赚的,赚照片赚友情,只是照片上桃花的美丽把人面映衬得苍白了、憔悴了,任凭人面擦上多少腮红,在粉色桃色下都会显得涩涩无味啊。
今年桃花归来,将近一月才拼凑出只言片语,聊作记行。总想学学我喜欢的作家六六那样坐在桃树下,怀想和抒写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回望那一年又一年的桃花,桃花笑春风,我对桃花笑,笑过之后还是枉然,胸无笔墨,无字成书,只有回家来翻翻前人桃花佳作:桃花春色暖先开,桃花嫣然出篱笑,轻薄桃花逐水流,面若桃花别样容,人面桃花相映红……深愧才薄智浅,还是好好学习,用心读书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