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江南:苏州奇美虎丘
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寒山古寺,下一站将要去的是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顾名思义,矮而不成山则为丘,在这里见不到泰、华、恒、嵩的巍峨和雄壮,但却偏偏独有松林跌宕、绝岩耸壑的幽奇和神秘。北宋大文
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寒山古寺,下一站将要去的是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顾名思义,矮而不成山则为丘,在这里见不到泰、华、恒、嵩的巍峨和雄壮,但却偏偏独有松林跌宕、绝岩耸壑的幽奇和神秘。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留有传世精典:“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因此虎丘是苏州城的标志,在苏州人的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虎丘又称海涌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相传吴王阖闾埋葬在此处,葬后三日,忽现一只白色猛虎蹲于其上,于是后人就以“虎”字来定名。自古,虎丘就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说,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皆宜胜景,各有致趣。此次游览正值盛夏,宜夏之美浓荫蔽日、西竹环翠,其景美不胜收。
一行人入头山门,漫步海涌桥,穿过断梁殿,拾级而上,沿途古树参天,风光如画。不远处,一座庄园依稀可见,此园名曰“拥翠山庄”,庭院方方正正,院门宽绰,房屋靠山而建,依地势逐层而上,院内奇石花木点缀其间,造型有致,苏州园林之奇美可窥一斑。大门外,左右墙壁上题有“龙虎熊豹”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浑厚,气吞宏宇,相传为唐伯虎和祝枝山比试书法时所书。此处视野开阔,地势舒缓,可仰望虎丘斜塔亦可俯视山门风光。
山庄东墙外,有一方形石围栏,内有一眼清泉汩汩泛花,泉边放有打水木桶,游人不约而同打水品尝,据说泉水甘甜清冽,爽口润喉,大家好似品茗上等碧螺春一般,嘴里不时传出“啧啧”的声响,此泉传说为和尚憨憨所凿,顾取名“憨憨泉”,我却敬而远之,任它是天降圣露也不敢尝试,本来脑袋瓜就不大灵光,生怕品后会更加愚钝不化。
和泉相对,有一块椭圆形巨石,拦腰裂开,裂口齐整,像是开山巨斧所劈,有人说是吴王阖闾持“干将莫邪”剑斩成,也有人说是秦始皇得吴殉剑试剑时所劈。不管怎样,总之为神兵利器所为,因此取名为“试剑石”再贴切不过了,可怜的石头啊!几千年来伤口难以愈合,见证着千年名剑无坚不摧的锋芒。
憨憨泉上方,一块心形大石嵌于墙中,外观酷似一个大桃,故取名“蟠桃石”,人们赋予这块石头太多美好愿望的寄托,据说抚摸三下会有不同的寓意,具体的祝福美言已记不清了,总之是能带来好运,大家纷纷试摸,这样的好机会哪能放过,我连摸一十二下,妄想包揽所有的美好祝愿,回来后好分享给友人,经济实惠不花钱,见者有份。
沿途穿过真娘墓和冷香阁,一块能容纳千人的巨型大石尽现眼底,此处地势宽广,周围绿树簇拥,奇木古树比翼参天,处处彰显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站在石上举目远眺,顿觉绝岩耸壑,岗岭起伏,气势雄伟,仿佛身处名山大川之中,眼前有欣赏不尽的自然奇观。千人石前方的石壁上篆书题写着“千人坐”和“生公讲台”几个大字,高低错开,这里传说是晋代高僧生公讲经说法的处所,可以想象当年生公端坐于台上开坛说法,下面千人列坐的空前场面。
绕过千人石,到达“别有洞天”圆门,这里是虎丘神秘精髓之所在。但见圆门右翼“虎丘剑池“四个大字笔力苍劲,其中“剑池”二字为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所书,“虎丘”为后人临摹,所以又被称作是真“剑池”,假“虎丘”。这里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吴王阖闾一生酷爱名剑,死后埋葬于此,三千名剑随之陪葬,其中不乏有“鱼肠、专诸、干将、莫邪”等传世名剑随之长眠,可见一代帝王的奢华人生。跨过圆门,立即感到一股寒气迎面而来,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眼前景观也随之一变,令人震撼不已,只见两立陡峭的石崖拔地突起,峭壁如刀削,藤萝垂挂,飘拂舞动。两崖狭控一池碧水,水池南宽北窄,狭长而卧,酷似一柄长剑,反照光影,寒寒逼人,使人顿时感觉直跨深秋,夏的灼热荡然无存,唯留下飕飕的凉意。水池一侧,刻有宋代书画家米芾书写的“风壑云泉”,形象的描绘了这里风啸泉涌、壑险云走的神奇景象。剑池积水常年不涸,清澈见底,几千年来,历代书画名家和君侯将相游历过此,寻找中国剑宗的神秘所在,但皆无功而返,这更增添了剑池古墓的神秘色彩。沿右侧石阶而上,一座石桥飞悬半空中,站在桥上俯视池水,但见桥影倒视,剑气寒光咄咄逼人,叫人如临深渊,一阵眩晕。
攀至丘顶,可见苏州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云岩寺斜塔,也叫虎丘塔。此塔建于隋文帝年间,后毁而重建,呈八角形,共七层,高40多米,青砖砌成,近年来,云岩塔顶偏离中心线2米多,向西北倾斜,被誉为东方的“比萨斜塔”,我对此塔颇感兴趣,找了个有力地形拍照留念,欲与斜塔试比高。
前山进,后山出,游完了虎丘将结束苏州城的一日之旅,感叹着耸金叠翠,迤逦起伏的奇美盛景,了却了东坡所言的憾事,大巴车越来越远,遥望着逐渐模糊的“中国比萨”,让人不禁感叹“平生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烟花盛开在这雨季
下一篇:星星读懂的心,月亮明了的情
相关文章